透視中國的“慈善之難”

慈善之難,在于“難言之隱”
對善款使用的擔心
善款使用這個話題,不只是對富人階層來說,對全中國愿意投身慈善事業(yè)的人們都是一種信心上的考驗。
“逼捐”令人無法接受
慈善之所以稱得上慈善,是源于捐贈者自身的主觀意愿。這是對自我財富與自身價值一種較高程度的實現(xiàn),是個人對其生活社會的高等級回饋。然而通過非富群體的“道德勒索”實現(xiàn)的捐助是不合理的“殺富濟貧”,其本質(zhì)是反慈善精神的一種“泄憤”行為。
“蔭庇子孫”的傳統(tǒng)心理
在很多發(fā)展中國家,富豪們之所以愿意將巨額財富留給子女(當然不僅僅是富豪階層),往往是他們對社會公平的信心不足,對未來無法把握。這樣,留給子女的財富就成為對子女的一種有效保障和安慰。他們未必不知道過多的財富容易使子女喪失奮斗的動力,但兩害相權(quán),財富的保障往往更有現(xiàn)實意義?! 驹敿殹?/p>
拷問慈善捐助的背后:監(jiān)控不足打擊富豪捐款熱情
我們能看到每年富豪排行榜的變化,我們能看到一些壟斷大企業(yè)每年的利潤率或者某些行業(yè)的暴利,但我們很少能看到每年的慈善排行榜,看看究竟有哪幾個富豪、哪幾個企業(yè)進行了慈善捐助,我們的社會很多人還在為“被捐款”而心生怨諱。那么,捐款真的就那么難嗎?而捐款的代價能降低一點嗎? 【詳細】

中國富豪為何怕“勸捐”?
而從法律制度層面來看,眼下蓋茨、巴菲特所倡導的“捐出一半以上的遺產(chǎn)用來做慈善”,在中國也沒有相應的制度壓力予以促進。美國在遺產(chǎn)稅制度上的嚴苛條例,使得部分富豪愿意通過捐出一半以上的財產(chǎn),既享有更好社會聲譽,又達到合理避稅目的。而目前中國尚未開征遺產(chǎn)稅與贈與稅,其法律制定仍在草案階段,對促進國內(nèi)富豪捐出遺產(chǎn)的行為并無強制力?! 驹敿殹?/p>
透過“裸捐”觀察中國慈善事業(yè)的喜與憂
“目前中國富人做慈善的方式確實比較單一,這從側(cè)面反映了中國慈善方式、路徑仍有待完善、提高。慈善不僅是捐錢捐物,企業(yè)、富豪等應不斷創(chuàng)新慈善方式,提供更多項目、服務參與慈善?!睆堫U武說。
專家指出,這都是發(fā)展中會遇到的問題,畢竟與西方國家長達百年的慈善事業(yè)相比,中國如今只能算剛剛起步。政府、富豪以及普通百姓對慈善都還有個逐步認知、參與的過程,不能太過急功近利。同時,中國也應不斷學習、吸收世界上的先進慈善經(jīng)驗與制度,不斷提高?! 驹敿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