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究竟是誰搶拍到了那些低價拍品?
半價的金條和iPad、一折的機票……這些超低價的網絡拍品吸引了上萬人同時搶拍,但往往眨眼就被拍完,甚至自己的搶拍頁面還沒打開就已顯示被搶空。不少消費者提出質疑:為什么我們永遠搶不到?究竟是誰搶拍到了那些低價拍品?他們是通過正常途徑搶拍到的嗎?
離淘寶網“全民瘋搶”還有半個小時,杭州一家外企白領顧瑩已經守在電腦旁邊,等著“秒殺”半價的iPad,為了提高成功率,她還約了5個朋友,幫她同時搶購,結果6個人都撲了空,一無所獲?!拔疫€沒驗證呢,顯示說已賣完了。120臺iPad,眨眼就沒了?!鳖櫖撜f。
“秒殺”作為一種網絡商業(yè)買賣方式在最近迅速盛行起來。69元的機票、10元的品牌運動衫、1000元的筆記本電腦……這些遠遠低于市場價的商品價格令不少網購者心動,但每件被“秒殺”商品的背后,往往有數萬雙“虎視眈眈”的眼睛。要想“秒殺”成功,就有了難度。
半價的iPad和金條吸引了上千萬人參加“秒殺”,成功率是微乎其微,“天上的餡餅”似乎永遠不會掉到自己頭上。大家開始質疑:“秒殺”走“寶貝”的到底是什么人?他們的速度為何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