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退休老人陳錄林夫婦
“比上班時還要更忙碌”
清晨8點,山城的霧剛剛散去,重慶市民陳錄林便和老伴李昌晶一道,來到風臨洲小區(qū)一處廣場上鍛煉。
陳錄林已屆七旬,但身子骨硬朗,染過黑發(fā)后更顯精神,“以前覺得退休了,就會清閑下來,事實恰恰相反,我們老年人比上班時還要忙哩?!蓖诵萸埃蟽煽诙际侵貞c輕工業(yè)學校的教職工;退休后,他們成了社區(qū)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以及家里照顧晚輩的“主力軍”。
9點過后,老伙伴們結束了清晨鍛煉,互致告別后,老兩口將記者引進家里。年關將至,陽臺上掛滿了李昌晶親手制作的香腸臘肉?!拔覀兪呛团畠骸⑴?,還有外孫、外孫女,一家6口一起住,日子過得挺安逸?!本椭槐F觀音,老兩口與記者擺起龍門陣,暢談退休后的天倫之樂。
交談中得知,老兩口的女兒、女婿平時工作忙,難得照顧孩子,他們便樂得撿起這份差事。陳錄林負責買菜,接送孩子上下學,并輔導功課;李昌晶負責一日三餐,洗衣清潔。除此之外,一早一晚,老兩口都分頭參加各自喜歡的活動。
退休前,陳錄林就愛擺弄中阮、琵琶等樂器,退休后更是愛不釋手。他和幾個老年人組織了樂隊,一周到公園練兩次。老兄弟們不求演奏技藝有多高,只為著那份沉浸于抑揚頓挫間的怡然。
小區(qū)里幾千名老人,正是以這樣的方式從陌生走到相熟,彼此溫暖,相互支撐?!澳奈蝗毕嘶顒?,其他人會自發(fā)去家里探望;哪位過生日,大家會一起慶祝;甚至有次活動沒帶一位老人,她還慪氣哭了?!?/p>
然而,像陳錄林一樣,許多老年人又無法接受周遭全是同類的情況。一次,他去某養(yǎng)老院參觀,“除了少數(shù)護工,全是老年人。雖說硬件設施也不差,但讓我感覺又老了幾歲,有些壓抑,好像生活在那里,會加速衰老似的,還是和年輕人一起生活更有活力?!?/p>
據(jù)李昌晶介紹,風臨洲也曾嘗試辦過社區(qū)托老所,接納一些兒女不在身邊、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但最終沒能辦起來。原因有二:一是有條件的人家會盡量請家政人員到家里看護;二是老年人自身不愿意脫離家庭生活。這讓李昌晶覺得,社會養(yǎng)老還是要結合老人實際情況,更有針對性地開展。
盡管老兩口退休工資每月加起來有七八千元,但他們并未給自己花去多少,“老年人買東西,最重要的是實用、實惠?!标愪浟痔统鲎约旱睦夏耆耸謾C,“字體大,聲音大,坐在公交車也能聽見來電,這就叫實用?!比ツ辏蠣斪尤ジ浇淅夏戤a(chǎn)業(yè)博覽會,一眼相中它,價格也公道,才190元。
“我們給自己買衣服、鞋子,最高不會超過200元,很難理解年輕人為買名牌浪費錢。”陳錄林笑著說。
但老兩口在一件事上卻舍得掏腰包,那就是旅游。去年“十一”,老兩口和家族里20多個人一起自駕游,到云南大理、麗江、瀘沽湖轉了10多天。
“不缺吃穿,身體健康,耍事多,晚輩也不用操心,這就夠了。”陳錄林總結道,此時,杯中的茶已沏了幾道,顏色淺了下去,卻仍飄出陣陣余香……
(本報記者 劉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