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經(jīng)的煤老板、山西盂縣藏山風景區(qū)董事長楊連富在藏山風景區(qū) (楊連富提供) |
 |
楊連富在藏山風景區(qū) (楊連富提供) |
2009年5月楊連富(左)與山西陽泉市市委書記白云(右)在藏山風景區(qū) (楊連富提供)
 |
2009年5月楊連富(左一)與山西陽泉市市委書記白云(左二)在藏山風景區(qū) (楊連富提供) |
 |
2009年5月楊連富(左二)與山西陽泉市市委書記白云(右一)在藏山風景區(qū) (楊連富提供) |
盂縣位于太行山西麓,是山西省陽泉市轄下的一個山區(qū)縣,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既有藏山這樣聞名于世的風景名勝,又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因此在山西堪稱富庶之地。
有煤炭的地方便盛產(chǎn)“煤老板”,盂縣也不例外。而在盂縣眾多的“煤老板”當中,楊連富可謂首屈一指,因為他涉足煤炭行業(yè)最早,積累資產(chǎn)也甚厚,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06年煤炭形勢最好的時候,他又毅然決然地把煤礦賣掉,把全部本錢投向藏山的旅游開發(fā),從而完成了從“挖煤”到“挖文化”的漂亮轉身。
從“煤黑子”到“煤老板”的嬗變
今年58歲的楊連富出身貧寒,9歲喪母,剩下兄妹三人和父親相依為命。為了養(yǎng)家活口,十四五歲時他便外出打工謀生,在地里干過農(nóng)活,在鄉(xiāng)里的社辦企業(yè)當過工人,跑過采購。然而為了每個月能多掙十幾元錢,好供弟弟妹妹上學,他又下井當了一名拉煤工人,“每天拉42噸煤,能掙一元九角錢?!睏钸B富回顧起過去的生活,辛酸中帶著幾分自豪,“腿上的病根子也是在那個時候落下的,每天在陰暗潮濕的井下,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p>
在周圍人眼里,楊連富雖說沒念過幾天書,但卻頗有膽識。1992年,做了幾年“煤黑子”的他積攢了幾個錢,便大膽地把盂縣南婁鎮(zhèn)南上社煤礦承包下來,從而完成了從“煤黑子”到“煤老板”的嬗變。
“然而那時候的‘煤老板’遠非今天這么風光?!睏钸B富說:“噸煤只賣到二三十元,辛苦一年下來,能掙百八十萬元就很不錯了。”
從本世紀開始,煤炭形勢逐年好轉,“能吃苦”、“腦子又好使”的楊連富把煤礦越做越大,從最初承包時年產(chǎn)一兩萬噸,經(jīng)過不斷投入,擴大生產(chǎn),到2003年達到年產(chǎn)30萬噸,楊連富由此成為盂縣煤炭行業(yè)的“大哥大”。
從“挖煤”到“挖文化”的轉型
這些年,對于山西的“煤老板”,外界頗有微詞,不是坐“名車”,就是購“豪宅”,貪圖享受,揮金如土,而楊連富卻是個“異類”,他沒有像盂縣別的“煤老板”那樣在北京、海南購置房產(chǎn),而是把上億的資產(chǎn)投向藏山,開發(fā)旅游,尤其是2006年,在煤價一路飚升、煤炭市場炙手可熱的時候,楊連富卻“金盆洗手”,把自己苦心經(jīng)營十幾年的煤礦出手轉讓,完全退出煤炭行業(yè)。他的所為讓周圍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和納悶,放著好好的煤礦不經(jīng)營,而去接管“藏山”這一燙手的山芋,楊連富究竟怎么了?
帶著這一疑問,6月13日,記者徑直來到盂縣藏山風景區(qū)。藏山因春秋時藏匿趙氏孤兒而得名,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伴著三五成群的游客,沿著曲徑通幽的甬道,走進了氣勢恢宏的藏山風景區(qū)大門,董事長楊連富的辦公室就建在景區(qū),雖未謀面,但我已為楊連富的選擇投上一張贊成票。
年近六旬的楊連富看上去紅光滿面、精神矍鑠,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我是從小聽著趙氏孤兒的故事長大的,因此對藏山情有獨鐘,對發(fā)源于藏山的忠義文化敬佩有加,經(jīng)營了十幾年煤礦,即使再忙,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我都要來藏山為大王(盂縣民間尊奉趙氏孤兒趙武為藏山靈感大王)焚香祭祀,為礦工祈福納祥?!睏钸B富向記者娓娓道出他發(fā)自內心的話語。
2003年對于楊連富來講,是一生的轉折之年。
上世紀80年代初由盂縣縣委、縣政府開發(fā)出來的藏山風景區(qū),由于經(jīng)營不善,連年虧損,2003年累計欠銀行1100萬貸款未能及時償還,政府財政資金被法院凍結。為此,縣政府召集全縣20多個民營老板開會,轉讓藏山經(jīng)營權。但動員會開了好多次,縣領導左動員右說服,硬是沒有人接茬。
這時,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楊連富站起來,一拍胸脯說:“我干了!”
6月13日,在藏山風景區(qū)董事長辦公室,老楊十分坦率地對記者講:“之所以作出這一大膽的決定,一方面是禁不住領導們的勸說,為政府分憂解難,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的今后著想,煤挖完了干什么,旅游項目是個不錯的選擇,景區(qū)空氣好,一邊養(yǎng)生,一邊賺錢,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