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圍棋不是只靠記憶力強、智商高
人們常說,高手下棋在下第一步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十步,然而,常昊從未有過“之前能看到5步,如今就能看到第10步”的感覺,“圍棋是一個需要多方面考慮的智力游戲,不僅僅要考慮戰(zhàn)略,細微的戰(zhàn)術錯誤也有可能導致一敗涂地。”常昊說。
在常昊看來,要不停地在金角銀邊草肚皮和橫豎19路大小的棋盤來回變換,需要的不僅僅是高智商和超強的記憶力。
小時候,常昊很喜歡看電視里的體育賽事,還喜歡在比賽結束后模仿電視直播里的解說。母親也在那時候發(fā)現(xiàn),“常昊的記憶力真好”。
直到1986年,第一屆全國“棋童杯”圍棋邀請賽舉辦,當時幾乎所有的圍棋神童都參加了,常昊就是其中備受矚目的一位。當時的主辦方把這些圍棋神童送到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去測智商。結果并不讓人意外,常昊138,和常昊同批的羅洗河164,都遠超一般同齡聰明少年100到110的數(shù)值。
然而,即便是這個眾人眼中的神童,在把大量的棋譜、定式背得滾瓜爛熟之后,還是遭遇到了瓶頸。就像后來不少老師對他所說的,“常昊棋形正,但有時下得不夠積極主動,有點緩”,有這樣的瑕疵不單單是受日本圍棋影響,更在于“一些問題沒想明白”。
所謂的“問題”,用常昊的話說就是“光知道定式沒用,還要有邏輯思維?!奔匆滥阋鉀Q什么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怎么做,在怎么做里面有哪些現(xiàn)成的工具比如定式可以拿來用,等等。與此同時,還要去想對手的邏輯是什么,因為對手也在猜測你的思路,“棋逢對手勢必要反擊,這個時候該怎么辦,又要用什么樣的方法還需要做一個系統(tǒng)的思考?!背j徽f。
常昊說,他所理解的“下圍棋”就是一種追求更有效率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蘊含著諸如邏輯思維、計算等很多道關卡。這樣的關卡可能困擾著圍棋的初學者,也有可能成為那些久經圍棋沙場老將的絆腳石。常昊說,包括現(xiàn)在道場的小選手,只注重實戰(zhàn),卻往往可能變成了“有勇無謀”,而那些只背定式的孩子,則又走進了一個紙上談兵的誤區(qū)。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 邱晨輝)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