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劉翔,還是火了田徑?
這并不是一個“新生”的問題。
不能說星光璀璨一如當初,但劉翔刻在中國田徑史上的光鮮履歷,應該還能為他在可以展望的未來,掙來足夠多的關注和名望——
在中國舉辦的田徑比賽,門庭若市或是門可羅雀,劉翔是否出場是風向標;從上海黃金大獎賽到上海田徑鉆石聯(lián)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翔一個人促成了,或者說撐起了一項賽事;在央視2010年體壇風云人物頒獎典禮上,他過分新潮的朋克造型,立即登上各網(wǎng)站頭條。雷不雷人,自有評述,但幾百萬的點擊率,足見翔飛人的全民吸引力。
都說吸引力是淺層的。相當?shù)膶嵙?,加上陽光健康的形象,劉翔是實力派,也是偶像派。吸引力,?jīng)過時間的歷練,若當事人還能在“面子工程”之外,承擔起擁有現(xiàn)實意義的社會責任,便多半可以擁有超越保質期的恒久魅力。
劉翔少的,不是吸引力。山東全運會,劉翔帶來260萬元票房,決賽門票創(chuàng)全運史之最;廣州亞運會,劉翔同樣人氣沖天。但他的比賽一結束,田徑場便人走場空。
可以如是總結:人們喜愛的,是劉翔,而不是田徑;而他,具備著魅力人物的潛質。曾有田管中心領導總結:“我們需要高水平的運動員帶動田徑項目的普及,帶動市場開發(fā),帶動田徑運動的發(fā)展,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痹捄苷_,如何實施?
劉翔,并沒能將中國田徑,從“貧困”帶入“小康”。多少家長愿意將孩子們送去練田徑?離開劉翔,田徑比賽的收視率和上座率還剩幾成?中國田徑的下一張面孔,遲遲沒有出現(xiàn)!
循環(huán)的源頭,是“造星”。剛剛復出的劉翔鉚足全力,全心投入重塑輝煌,這當然是排在第一位的正經(jīng)事兒。但如果在不影響訓練和比賽的同時,劉翔能夠運用自己無人能企及的影響力,“飛”入尋常百姓家,“飛”入校園,讓孩子們愛上田徑本身,投入其中,那會是更有延續(xù)性和持久力的田徑建設。第一桶金,劉翔已經(jīng)為中國田徑賺得,中國的田徑比賽也淺層次地風生水起。有關人士在指望劉翔繼續(xù)奪金的同時,是否還可以考慮更大程度地“開發(fā)”劉翔,使之成為全民田徑的帶頭人?
來源:新民晚報 編輯:孫遲 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