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亞冬會在四強的紛爭中硝煙散去。哈薩克斯坦、日本、韓國、中國4個代表團瓜分了全部69枚金牌,以絕對優(yōu)勢延續(xù)了獎牌榜第一軍團的位置。而在參賽的2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體育代表團中,共有8個代表團最終登上獎牌榜。蒙古國以1銀4銅的成績排名第五,伊朗以1銀2銅緊隨其后,吉爾吉斯斯坦和朝鮮則以1枚銅牌并列第七。
四強爭霸局面未改
四強爭霸,這樣的局面在前幾屆亞冬會就已初見端倪。按照本屆亞冬會中國代表團秘書長、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趙英剛的說法,中、日、韓、哈四國在冬季項目的開展上“各有千秋”。
“日本隊的雪上、冰上項目開展得早,發(fā)展比較平均,綜合水平在亞洲排在前列,”趙英剛說。在本屆亞冬會的冰上項目中,日本隊在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兩個項目上優(yōu)勢明顯,共摘得5枚金牌。而在冬季兩項、跳臺滑雪、越野滑雪等雪上項目中,日本隊也有所斬獲。其中越野滑雪比賽中,日本選手共收獲5金6銀4銅,成為該項目上唯一能與東道主抗衡的隊伍。
相比于日本隊冬季項目的全面開花,韓國隊的奪金點則更側重于冰上項目。在冰上項目產生的27枚金牌中,韓國隊共收獲9金,排在四強首位,其中包括速度滑冰全部12枚金牌中的5枚,而短道速滑產生的8枚金牌,則被中、韓兩隊平分。
中國代表團依然顯示出了“冰強雪弱”的特點。在獲得的11枚金牌中,8枚來自冰上項目,雪上項目則主要依靠冬季兩項、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優(yōu)勢項目,而越野滑雪等項目中的一些小項,中國隊則沒有派選手參加。
占有東道主優(yōu)勢的哈薩克斯坦隊無疑是本屆亞冬會的最大贏家,32枚金牌的成績也創(chuàng)造了歷屆東道主的奪金紀錄。雖然在溫哥華冬奧會上,哈薩克斯坦代表團只有一枚銀牌入賬,但在亞洲范圍內,其在雪上、冰球等項目中依然優(yōu)勢明顯。
項目發(fā)展仍欠均衡
亞冬會的獎牌榜冷熱不均,反映出冬季項目在亞洲發(fā)展的不均衡態(tài)勢。相比于第一軍團的“瘋狂”攬金,大多數參賽國家和地區(qū)體育代表團的表現顯得十分黯淡。在男子冰球小組賽中,中華臺北隊以0∶35慘敗給東道主哈薩克斯坦隊。中華臺北隊教練在賽后就表示,來參賽的主要目的是向對手學習,“對我們來說,亞冬會不像比賽,而更像一個課堂”。而花樣滑冰雙人滑的比賽,只有來自中國和朝鮮的共3對選手參加,正是這枚毫無競爭可言的銅牌讓朝鮮代表團成為最后一個登上獎牌榜的代表團。
冬季項目在亞洲范圍內的發(fā)展存在局限性,放大到冬奧會的賽場,則表現為亞洲選手在冰、雪兩部分比賽中的成績相差懸殊。在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一些冰上項目中,亞洲選手的水平處于世界領先行列,相比之下,亞洲選手在雪上項目的成績則難見起色。哈薩克斯坦的雪上和冰球項目雖然“稱霸”亞洲,卻仍與世界強國有著不小的差距。
輻射范圍有所擴大
冬季項目正在亞洲崛起,在這一過程中,亞冬會對于冰雪運動的推廣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1986年,首屆亞冬會只有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代表團參賽,發(fā)展至今,參賽人數日益增加,冬季運動在亞洲的輻射范圍也有所擴大。本屆亞冬會,來自馬來西亞、阿聯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冰球隊都是第二次參加冰球比賽,組委會特意設立了非專業(yè)組別,以鼓勵這些隊伍的參賽熱情。
不過,亞冬會在舉辦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關于東道主在設項方面的規(guī)定缺少相關的規(guī)范,這使得本屆亞冬會的雪上項目產生了東道主“一家獨大”的局面。同時,亞洲各國對舉辦亞冬會熱情并不高。由于沒有國家和地區(qū)申辦下一屆賽事,日本札幌將第三次成為亞冬會主辦國。
值得欣喜的是,東道主哈薩克斯坦讓亞冬會首次走進了東亞以外的地區(qū),這對賽事自身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借著亞冬會的東風,哈薩克斯坦已經向國際奧委會提出了2022年冬奧會的申辦請求。
“舉辦冬奧會對于哈薩克斯坦來說,只是時間問題”,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參觀了位于阿斯塔納和阿拉木圖兩地的比賽場館后表示。應該說,申辦冬奧會,將為哈薩克斯坦乃至亞洲冬季運動的發(fā)展,開啟新的篇章。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孫遲 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