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不卡,国产乱码一二三区精品,亚洲午夜综合,亚洲网站在线,亚洲国产二区三区,开心伊人网,tiantianri

 
  訂閱CHINADAILY手機報
English | Fran?ais
中國文化    |    英語點津    |    新漫網    |    
 
查詢: 搜索     高級查詢
福州 > 閩都文化

福州生育習俗

2010-05-06 14:24

生兒育女是一家“添丁發(fā)甲”的喜事,女人懷孕叫帶身喜,分娩謂臨盆喜。有的地方生男放鞭炮,生女沒有。第一胎生男生女都要向近親和鄰里報喜,并分送一碗太平面或染紅的蛋。嬰兒生下三日,第一次給嬰兒沐浴,叫洗“三旦”。富裕之家宴請親友,謂“三旦酒”,舊稱“湯餅宴”或湯宴之喜。娘家必須置辦嬰兒用的“涎遮”(圍兜)、衣褲、帽子、搖籃、被帳、玩具和產婦坐月子用的食物,如雞、蛋、糯米、線面、紅糖、黃酒等,數(shù)量不拘,品種要齊全,但不能送鞋子。這些禮物須在三旦當天送抵男家,表示祝賀。接受報喜的親友要回贈雞、蛋和線面。嬰兒滿月,還要辦滿月酒,謂彌月之喜。赴宴的客人除送紅包外,還附帶送些孩子用的玩具、童裝之類的禮物。外婆家送包、糕、鴨蛋(鴨蛋叫太平,三者諧音是“包哥太平”)及嬰兒衣帽、罩衣、小被等物品。孩子4個月,可以坐著玩,外婆家便送坐車,謂坐輿之喜。孩子周歲了,有錢人家要辦酒席請親友,俗稱“做晬”(音最)。此時,孩子能走路了,客人除送紅包、童裝外,可以送鞋子。

有的人家在周歲之日,把厘戥、銅鏡、算盤及文房四寶放在籮筐內,讓小孩在其中抓取,視其所抓何物,謂觀其志趣,可卜日后成就,是謂“抓晬”。

有迷信者知其兒媳懷孕,便去“臨水宮”虔請保胎護幼的女神——臨水太后陳靖姑的香火;嬰兒墜地便去算命定時,如命中帶有“將軍箭”,便去將軍廟請回將軍箭供祀。孩子有病痛,便延請道士在家里做法事和“過關”,且要年年過關。據(jù)說直到16周歲才闖過道道險關而長大成人,可有的孩子年年過關年年病。

以往,福州城鄉(xiāng)都有棄嬰、溺嬰現(xiàn)象,農村尤為嚴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生產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這些現(xiàn)象逐漸消除。加上婦幼保健事業(yè)發(fā)展,嬰兒成活率高,人口逐年增加。70年代末,國家提倡晚婚晚育,計劃生育。80年代以后,從中央到地方建立計劃生育管理機構,提出“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把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并采取行政措施,使人口增長率逐漸。

來源:福州地方志

 
友情鏈接
 
 客服電話:010-84883300  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