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往開來
時間:1982-2007
地點:北京,人民大會堂
標志:從十二大到十七大
背景: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中國社會經(jīng)濟面貌發(fā)生了深刻的歷史性變化。
今天,我們又迎來十七大召開的喜慶日子。
世世代代困擾中國百姓的“衣食之憂”終于漸行漸遠;小康,這個最早出自《詩經(jīng)》的夢想,穿越3000年悠悠歲月,正在變?yōu)楝F(xiàn)實。
站在新世紀的門檻,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怎樣做到與時俱進,不斷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
故事:年逾八十的熊清泉,從1982年至今已5次參加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今天,他又作為黨的十七大特邀代表來到北京。
他還記得,當年鄧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要建設小康社會,他聽得“從心里涌出一種騰飛的激情。”
從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題,到黨的十三大明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從十四大全面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提出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到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再到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廣闊;中國人民“奔小康”的步伐也越走越堅定。
作為這一切的親歷者、見證人,熊清泉日益深切感悟到:“讓中國老百姓全面富起來,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天職和神圣使命?!?/p>
專家評點:(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授方永剛)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結(jié)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這條道路上的艱辛探索。從十二大到十六大的5次黨代會,都在改革與發(fā)展的關鍵時刻做出了及時正確的戰(zhàn)略部署,它們的共同主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滄海橫流,斗轉(zhuǎn)星移。從上海的石庫門到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共產(chǎn)黨86年的歷史波瀾壯闊。一次次重要歷史關頭的偉大轉(zhuǎn)折,已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了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征程上一座座里程碑。
10月15日,黨的十七大將在北京隆重開幕。這一天,距離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日子,整整86年又77天。
中國,又將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
(來源:新華網(wǎng)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