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有個跨族裔家庭
作為一個白人教授,普菲爾澤何以如此執(zhí)著地挖掘研究那段似乎與她毫不相干的華人歷史呢?
當記者提出這一問題時,普菲爾澤沉思了一下說:“我有一個跨族裔的家庭,我最小的女兒16歲,是我領養(yǎng)來的墨西哥裔。我們生活在多族裔的社區(qū)里。我在特拉華大學進行跨族裔研究和教學。對少數(shù)族裔視而不見,就不可能準確地研究美國。”普菲爾澤其實也是移民的后代,她的父母分別來自俄羅斯和新西蘭,她丈夫的父母來自希臘。
普菲爾澤說,在研究中,華人歷史學者給她提供了不少材料。他們希望她把這個故事說出來。2004年11月,普菲爾澤和丈夫到中國的一所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時,發(fā)現(xiàn)中國人也不知道這段歷史。普菲爾澤說,他們對這段歷史很感興趣。她本人也希望這本書能出中文版。
新聞延伸:“客工計劃”與歷史相像
當被問及美國政府是否也應該像加拿大那樣,為1882年的“排華法案”道歉呢?普菲爾澤說,不少華人社區(qū)正在為此奔波。在華盛頓州,塔科馬的華人社區(qū)得到4英畝的土地,于3個月前開始動工建設一個“塔科馬華人和解”公園,反映當年的排華歷史?!斑@是一種比口頭道歉更加有力的方式,而且是永久性的?!?/p>
談起美國國會正在討論的移民案,普菲爾澤說,“客工計劃”規(guī)定,非法移民可以在美國臨時工作,但不能攜帶家屬,這與當年發(fā)生在中國人身上的事情很相像。不但聯(lián)邦政府制定移民法律,地方也在想辦法驅趕移民。有的地方還規(guī)定,房東不能租房給沒有身份的人?!斑@本書很及時,因為現(xiàn)在美國有一股反移民情緒?!?/p>
美國正在醞釀對移民實行積分制,從重視親屬移民轉向重視高技能、高教育移民。對此,普菲爾澤認為,沒受教育、低技能的人就只能做客工,當年中國人就曾經(jīng)因為不能攜帶家眷而進行過抗爭,“客工計劃”是對全世界家庭權益的侵害。(來源:世界新聞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