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樂在臺灣,從一個相當陌生的音樂名詞,到如今打擊樂教育十分普及的盛況,朱宗慶打擊樂團扮演著非常關(guān)鍵性的角色。朱宗慶打擊樂團不僅為觀眾演出,力圖觀眾了解。甚至早在十幾年前,開發(fā)了朱宗慶打擊樂的教學系統(tǒng),從學齡前兒童開始培養(yǎng),讓打擊樂更親近普通人的生活;此舉不僅為打擊樂培養(yǎng)了大量音樂人才,同時也讓打擊樂深入臺灣社會文化。
信息時報:在臺灣,朱宗慶打擊樂團一直致力于兒童和青少年打擊樂的教學,為什么想到在兒童身上推廣這一音樂形式呢?
劉:人本身就擁有節(jié)奏感,因此,打擊樂是所有音樂種類最容易上手的種類。作為音樂學習的入門工具,打擊樂學習是非常好的渠道。
我們因此推動了朱宗慶打擊樂的教學系統(tǒng),研究開發(fā)了一套自己的教材,培訓老師,針對學齡前的小朋友,進行教育學習。在臺灣,目前我們已經(jīng)有28所培訓中心,海外有1所,學生超過1萬名?梢赃@么說,每個禮拜,有一萬個小朋友在我們這里學習打擊樂。
當然,我們并不是讓每個小朋友都成為打擊樂手,而是讓他們對音樂有所認識,開始喜歡音樂。當身體發(fā)育成熟后,他們還可以去學習其他音樂,鋼琴或小提琴。那時,他們的基本節(jié)奏感已經(jīng)建立,學習其他樂器非常容易。當然,也有少數(shù)小朋友將會繼續(xù)學習,他們將進入正式學校進行學習。臺灣所有的小學、中學和大學都有打擊樂專業(yè)。
20年前,這些現(xiàn)象都沒有。正因為朱宗慶對打擊樂的推動,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他們就將打擊樂納入音樂學習的一環(huán),F(xiàn)在在臺灣,所有正規(guī)音樂教學都有了打擊樂的專業(yè)。
信息時報:此次來廣州演出的團員都擁有很高的學歷。
劉:是的。我們樂團八位團員,每位都是碩士以上,其中三位是博士。當然,我們不是迷信學歷,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督促團員不斷的進步,不斷吸取新知識,不斷成長,加強他們專業(yè)的方式。
信息時報:廣州從某種程度處于臺灣的1986年,因為我們多數(shù)人并不了解打擊樂,應(yīng)該說,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推廣很有效。
劉:我們培訓非常成功。自己培訓出的老師有100位,散布在臺灣各地教授打擊樂課程。臺灣目前學習音樂的人口,排名你肯定想象不到,第一位是鋼琴,第二位就是打擊樂。打擊樂超越小提琴,超越國樂器。在內(nèi)地是不可想象的,F(xiàn)在,在臺灣高考,每年報考打擊樂的學生非常多。
就樂團來看,朱宗慶不是臺灣唯一的打擊樂團,但它是臺灣是最好最悠久的樂團。臺灣還有很多打擊樂團。我知道,在內(nèi)地打擊樂團并不是很多。
信息時報:目前,打擊樂經(jīng)過20年的推廣,在社會范圍里,起到什么樣的效果?
劉:我們開發(fā)這套培訓系統(tǒng)10多年來,培養(yǎng)的學生超過8萬人,會影響很多個家庭。在臺灣,民眾基本上都知道朱宗慶打擊樂團。他們不一定都看過演出,但可能在電視上看過。我們也常常上電視,像張菲,胡瓜的節(jié)目,希望利用傳媒的影響,讓社會大眾對打擊樂有所了解,他們所認識的打擊樂,就是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形式。
朱宗慶打擊樂團的發(fā)展,從某種程度,對中國本土樂團有很大的啟發(fā)。在國內(nèi),很多樂團擁有完美的專業(yè),優(yōu)秀的樂手,卻缺少聽眾,處于尷尬的處境。大家都知道,觀眾需要培養(yǎng),市場需要建設(shè),但卻在樂團的發(fā)展道路上,舉步艱難?吹街熳趹c打擊樂團的努力,我們甚至可以相信,只要是好的音樂,用好的方式親近普通人的生活,深入我們的社會文化中,乃至每個家庭,民樂,高雅音樂,高雅藝術(shù),不是永遠無法靠近,無法吸引普通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