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戈登商學院中非網絡主任馬丁·戴維斯博士在《中國如何影響非洲的發(fā)展》一文指出,某些國際人士對于“中國資助非洲基礎設施與對資源開發(fā)捆綁在一起”的斷言過于簡單,其實,選擇哪些基礎設施建設是非洲國家而不是中國來決定。
他在文中說,基礎建設正是非洲急需的。雖然非洲GDP表現(xiàn)不俗,但落后的設施成為當?shù)乜沙掷m(xù)發(fā)展的一大障礙。全球經濟危機導致傳統(tǒng)投資方撤走了大量資金,西方援助重點轉向了“更軟性”的支出,只有中國依然關注“硬性”支出。
中非經濟“唇齒相依”的程度不斷加深,非洲已成為中國企業(yè)國際化的“橋頭堡”,而后者為非洲經濟的多元化提供了支持。
戴維斯觀察到,一些非洲經濟體開始建立由中國資助的產業(yè)園或貿易區(qū),中國成為推進當?shù)毓I(yè)活動的潛在催化劑。這些新經濟“特區(qū)”包括維多利亞湖自由貿易區(qū)、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yè)園、毛里求斯的津飛經貿合作區(qū)、烏干達廣東自由貿易區(qū)等。這將在當?shù)貏?chuàng)造相當數(shù)量的就業(yè)機會,使更多的普通人受益。
剛果(布)政府職員阿爾西亞·奧薩卡杜告訴記者,近年來,最明顯的感受是中國廣泛參與建設機場、學校、水電站、社會保障房等項目,中國為自己在非洲贏得了一個“可靠、高效的合作伙伴”的聲譽。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