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官方宣布8月31日才是作戰(zhàn)部隊全部撤離伊拉克的最后期限,但是隨著美軍最后一支戰(zhàn)斗部隊8月19日凌晨星夜抵達科威特,許多美國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提前兩周就開始慶祝這個讓他們“等得花兒也謝了”的重要時刻。畢竟,發(fā)動戰(zhàn)爭的是當權者,而為戰(zhàn)爭埋單的卻是千千萬萬的普通民眾。7年半過去了,無論白宮及其盟友是否實現(xiàn)了當初殺入巴格達的目的,當面對一口口覆蓋著星條旗的棺材時,人們心中都很清楚:戰(zhàn)爭,沒有真正的贏家。
陸軍中士特拉梅爾:“我的小分隊中沒有一名士兵犧牲,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font>
*** 心靈之殤
“我錯過了孩子的出生。后來妻子離開了我,”29歲的陸軍中士克里斯托弗?席爾默站在巴格達機場附近的美軍自由營基地,用十分平靜的口吻對《紐約時報》記者說?!拔沂亲栽傅揭晾朔鄣模驗檫@樣掙錢可以不納稅,還能享受優(yōu)厚的福利?!?/p>
自由營基地因2009年5月11日一名美軍士兵槍殺5名同伴而出名,槍擊就發(fā)生在基地內為治療士兵心理問題設立的“減壓診所”旁邊。兇手約翰?拉塞爾的父親事后對媒體哭訴:“還有6周我兒子就要結束第三輪服役期了,他不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這起事件號稱伊戰(zhàn)發(fā)生以來美軍最慘痛的“非戰(zhàn)斗減員”。
然而這項紀錄僅過了不到6個月就被刷新。2009年11月5日,39歲的美陸軍少校尼達爾?馬利克?哈桑得知自己即將被派往伊拉克戰(zhàn)場的消息后,在得克薩斯州胡德堡陸軍基地開槍打死13人、打傷30多人。批評人士指出,美國軍方讓一個有伊斯蘭宗教背景和中東血統(tǒng)的人去殘殺有相同背景的人,是導致這起悲劇的主要原因。
“我們不需要同情,也沒有人能夠安慰我們,”自由營中,席爾默的神情依舊很平靜,仿佛在講述別人的故事,“好在現(xiàn)在我的生活終于就要回歸正常,伊拉克讓我失去了太多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