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不卡,国产乱码一二三区精品,亚洲午夜综合,亚洲网站在线,亚洲国产二区三区,开心伊人网,tiantianri

汶川地震國際大救援:中國人民將永存心底的記憶
[ 2008-05-23 10:43 ]

    5月17日,日本搜救人員向遇難者遺體默哀。當日7時25分,日本救援人員歷經16個小時的搜救,在四川青川縣喬莊鎮(zhèn)一處倒塌的六層樓房廢墟中挖出兩具遇難者遺體。新華社記者 李濤攝

    汶川地震,寰球震動。在中國人民艱難危急時刻,國際社會伸來寶貴的救援之手。

    從萬里之遙的歐陸到山水相連的鄰邦,從美利堅到安第斯,從阿拉伯粗獷大漠到亞平寧寧靜海灣,一批批緊急救援物資和捐款送往同一個目的地--中國四川!

    不同膚色、操著不同語言的救援隊、醫(yī)療隊、志愿者的身影出現在震后的廢墟上,援救生命,撫慰心靈。

    大災后中國人用心靈為同胞鑄就避風擋雨的屋脊,也對所有施以援手的國際友人留有深深的感念。

    5月18日,俄羅斯救援隊員在廢墟中用搜救犬搜索幸存者。 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生命驛站”里的國際特快

    21日13時10分,一架俄羅斯伊爾76軍用運輸機呼嘯著降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艙門打開,中方人員迅速登機,馬上辦理通關和檢驗檢疫手續(xù)。從貨物搬出到裝車,不過一個多小時,一列車隊高速駛出機場專設“綠色通道”。5小時左右,援助物資已送抵四川地震的重災區(qū)--綿陽市。

    “我們給中國災區(qū)人民帶來了最需要的帳篷和藥品,要快!一定要快點送到那里?!倍砹_斯運送隊的領隊魯斯蘭急切地說。

    地震后10天來,相似的情景,相同的話語,一次次在雙流機場重現。俄羅斯運輸機、西班牙波音747專機、巴基斯坦軍用飛機C-130……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機型,但都承載著一樣迫切的愿望--挽救生命,救助災區(qū)。

    在這個特殊的生命“驛站”,標有各國國名的帳篷、食品、藥品、醫(yī)療設備等救災物資裝卸完畢之后,立即被送到汶川、青川、綿陽、什邡等重災區(qū)。很多班機卸下物資之后,馬上又掉頭返航,運送來新一批貨物和新的希望。

    截至21日20時20分,四川省民政廳已接受了來自沙特阿拉伯、菲律賓、新加坡、印度、法國、烏克蘭、日本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1批次國際救援物資,重量超過1000噸。

    面對中國的災難,國際社會可謂“有求必應”。災區(qū)缺醫(yī)療設備,俄羅斯和意大利帶來了設備完善的流動醫(yī)院;缺飲用水,菲律賓和巴基斯坦運來了幾千箱礦泉水;缺大型血液透析機,日本立刻送來50臺。

    在中國外交部發(fā)出“急需帳篷”的呼吁后,已有11000多頂帳篷被送往災區(qū)。意大利運送的大型專用帳篷規(guī)格大,質地堅固,防雨性能好,適用于各種惡劣天氣。意方還派出5名專業(yè)技術人員協助安裝。這批帳篷在綿陽、德陽,搭建起的臨時學校深受當地歡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采購的1000頂帳篷則是在運輸機起飛前4個小時“剛剛出爐”就直接發(fā)往災區(qū)。

    為了表達一份莊重和誠意,西班牙駐華大使卡洛斯、法國駐華大使蘇和、印度駐華大使拉奧、意大利駐華大使謝颯都在本國物資抵達的時候專程前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親自將物資交到中方的手中。

    汶川,一個曾經陌生的中國地名,牽動全球無數善良人們的心。截至21日21時,國外擬通過外交渠道捐贈的資金約4.92億元人民幣。

    國家不論大小,捐助不論多寡,每一份支援都是一份濃濃的情誼。在長長的捐助名單上,有一些國家自身并不富裕,卻盡了最大的努力:老撾向中國捐助了價值50萬美元的木材;阿爾及利亞捐助了100萬美元;莫桑比克捐助了4萬元人民幣。南部非洲發(fā)展共同體駐華使團個人總計向災區(qū)捐贈10萬元人民幣;古巴駐華大使佩雷拉帶來了使館全體外交官捐的8719元人民幣現款。

    “中國舉國哀痛之時,我們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這是10天來中國人聽到最多的感動的話語,不同的語言表達出同樣的心聲。

    與死神賽跑

    127小時、160小時、179小時、196小時……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在過了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之后被從死神的手中拉回,在10多萬營救大軍中,同樣閃現著外國救援人員的堅毅身影。

    被困127小時后,一位61歲的女性幸存者被俄羅斯救援人員從都江堰兩層樓夾縫中成功營救出來。悲凄含淚的人們仍沒忘記向奮戰(zhàn)了幾十個小時的俄羅斯勇士表達自己由衷的感謝。救援隊隊長、俄羅斯緊急情況部薩羅夫·謝爾蓋局長說:“作為一個軍人,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感受到中國人民的感情,感動萬分?!?/p>

    從16日起,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270多名國際救援人員分別在受災最嚴重的青川、什邡和綿竹現場開展救援。

    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與國際救援人員合作行動。這幾支曾救援過印度洋海嘯、日本阪神大地震、伊朗大地震救援工作的團隊,攜帶著生命探測儀、切割機、救生犬等先進設備來到災區(qū),給了人們新的希望。

    新加坡救援隊用兩天時間挖出一名女性遇難者遺體,并用中文安慰家屬;韓國救援隊連續(xù)作戰(zhàn),挖出了多名遇難者遺體;日本救援隊自帶開水泡米飯,連續(xù)工作100多個小時,挖出了22具遺體。

    大災無情,生命在災難面前有時顯得無比脆弱。但中國人民永遠記得,國際救援者給予逝者最后的尊嚴。在挖掘出遇難者遺體后,所有外國救援隊員都深深默哀;在全國哀悼日,仍然奮戰(zhàn)在廢墟上的外國救援者放下手中的救援工具,與中國13億人一起舉哀。

    托起生命的希望

    在彭州移動醫(yī)院的檢查室里,一位俄羅斯大夫正在用便攜式X光機為一位小女孩檢查腳踝的傷勢。當小女孩擔心地詢問自己會不會被截肢時,大夫慈愛地告訴她:“我的孩子,你的傷并不重,你還可以像小鹿一樣奔跑跳躍?!?/p>

    中國19日宣布接受部分外國醫(yī)療隊來華支援后,俄羅斯、日本、意大利醫(yī)療隊陸續(xù)到達災區(qū),德國的醫(yī)療隊也將到達。目前,俄羅斯和日本醫(yī)療隊已經全面開展救治工作。

    俄羅斯、意大利和德國的醫(yī)療隊帶來了流動醫(yī)院和野戰(zhàn)醫(yī)院。醫(yī)院不僅有手術室、檢查室和病房,而且科室齊備,一天可以接待上百名病人。日本也帶來了5噸左右的先進醫(yī)療設備,包括災區(qū)急需的便攜式X光機和血液檢查儀在內的醫(yī)療救援物資。醫(yī)療隊的成員都是外科、內科、兒科、神經科和心理科等的權威專家,有著豐富的海外救治經歷。

    在這些國家政府派出的醫(yī)療隊抵達之前,已經有很多海外醫(yī)生活躍在災區(qū)的最前沿。

    75歲高齡的國際著名兒童救護專家、俄羅斯著名兒科教授羅沙爾教授16日就趕到了災區(qū)。他組建的國際急救醫(yī)療隊曾多次到國外救治地震之后受傷的病人。

    一名來自日本的神經科醫(yī)生親歷此次了地震。他在12日晚11點就進入北川縣城。在挽救受災人員生命的同時,還沒忘記對受災群眾及時進行心理減壓治療。

    中國人民永存心底的記憶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薄∏О倌陙?,中國人接受中華文化的洗禮,將這樣的心念一代代傳承下去。面對國際友人雪中送炭、慷慨解囊的善意,中國民眾毫不吝嗇表達內心的感激:

    偶遇行走在北川碎石亂瓦中的美國“心連心國際組織”志愿者們,溫家寶總理緊握領隊魯濱遜醫(yī)學博士的雙手,動情地說:“謝謝你們,我感謝美國人民對這場特大自然災害的支援。”

    得知俄羅斯救援隊從廢墟中搜救出一名61歲的婦女,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趕赴作業(yè)現場,向50名救援人員表達了中國政府的敬意和感謝。

    面對在殘垣斷壁中奮力搜救的日本救援隊員,剛剛經歷了巨災的青川老百姓,送來了一瓶瓶滾燙的開水,搬來了一箱箱政府配給的方便面?!八麄兠爸kU來幫助我們搜救親人,我們理所當然應該為他們做些事?!?/p>

    而聽到日本救援隊將于深夜啟程回國的消息,不少成都市民,冒著霏霏細雨,從這個城市的四面八方聚集到四川賓館門口,為可敬可愛的日本救援隊朋友送行。

    更多的中國民眾,通過網絡,感謝向中國伸出援手的世界人民。

    在網易的新聞論壇顯要位置,掛著一位網民寫給日本救援隊朋友的信。“在這次災難來臨的時候我看到了,日本朋友以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和人道救助精神來幫助我們。朋友們!放心!烏云過后我們中國人會以特別燦爛的笑容來面對整個世界。”

    還有網民留下了這樣的肺腑之言:

    “你們身體力行了一個普世價值--人溺,援之以手。”

    “我們在經歷了痛苦悲哀的同時,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來自異國的這份關注。我知道這救助的重量和含義。再一次的謝謝你們!”

    “大愛無疆。你們對中國的熱愛,我們看在眼里,將永遠記在心上。”

    “在災難面前,我們血脈相連,人類生死相依?!?/p>

    “世界很小,是一個村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唯其如此,才會有人類文明的延續(xù)、發(fā)展和人性的升華?!?/p>

    在中國“全國哀悼日”第三天,當接過外國駐華使節(jié)的捐款時,外交部副部長王毅引用一位網友的話說道:“一點很小的善心,乘以13億,都會聚成愛的海洋;一個巨大的困難,除以13億,都會變得微不足道?!?/p>

    全世界人口逾60億。王毅深情地說,如果把“13億”換成“60億”,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常璐、白潔、徐松、海明威、牛瑩參與采訪)

    新華網北京5月23日電(記者 錢彤 李詩佳 熊爭艷)編輯:陳笛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huán)球在線 | 發(fā)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