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英國一個沒有紅綠燈的路口,車輛在等待上下課的學生們先過。
環(huán)球在線消息:俗話說,“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如今,歐洲人正夢想著將這句名言應用到交通管理上。據(jù)德國《明鏡周刊》最近的報道,作為試點,歐洲7個城市和地區(qū)正在嘗試取消街上所有的紅綠燈和指示牌,讓司機和行人通過自我約束來維持交通秩序,真正做到友好相處。
受女裝啟發(fā),英國發(fā)明紅綠燈
說起紅綠燈,還要追溯到19世紀初的英國。那段時間,在英國的約克城,著紅裝的女人表示“我已結(jié)婚”,而著綠裝的女人則是“未婚者”。當時,倫敦議會大廈前經(jīng)常發(fā)生馬車軋人的事故。受紅綠裝啟發(fā),英國機械師德·哈特于1868年設計了紅、綠兩色的煤氣交通信號燈,由一名手持長桿的警察通過牽動皮帶來轉(zhuǎn)換燈的顏色。不幸的是,一天“紅綠燈”突然爆炸,殃及值勤警察,從此被迫取締。
直到1914年,美國才率先恢復了紅綠燈。這種紅綠燈由紅綠黃三色圓形的投光器組成。而“黃色信號”燈的發(fā)明者則是在美國深造的中國人胡汝鼎。一次他站在繁華的十字路口等待綠燈信號,正要過去時,一輛轉(zhuǎn)彎的汽車突然擦身而過,嚇了他一身冷汗;氐剿奚幔磸妥聊,終于想到在紅、綠燈中間再加上一個黃色信號燈,提醒人們注意危險。近百年來,紅綠燈已從最早的手牽皮帶、電氣自動化控制、計算機控制,發(fā)展到目前現(xiàn)代化的電子定時監(jiān)控,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過,近來西歐一些國家卻掀起了一股取消紅綠燈的潮流。早在3年以前,荷蘭北部的幾個城鎮(zhèn)就首創(chuàng)“無紅綠燈”城鎮(zhèn)試點,希望車輛和行人們通過自我約束來“和平共處”。到目前為止,荷蘭、丹麥、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國已經(jīng)有7個城鎮(zhèn)和地區(qū)取消了紅綠燈。
沒紅綠燈,事故減少了
荷蘭北部小城德拉赫騰原本并不起眼,現(xiàn)在卻作為“無紅綠燈”試點受到世界關注。記者的朋友曾訪問過這個小城,他介紹說,“紅燈停,綠燈行”的規(guī)則在當?shù)夭辉龠m用,人們上街時直接與其他路人用眼神和手勢交流來達成默契。表面似乎有些“混亂”的交通,實際上在有序地運行。
尤其令人意外的是,這種試驗竟然是從市中心開始的。過去在小城繁華地段,紅綠燈、斑馬線等交通標志一應俱全,要去商業(yè)街購物的人們往往抱怨等紅綠燈的時間太久。即使這樣,每年仍會發(fā)生多起嚴重傷人的交通事故。在兩年前的城市改建中,這里取消了16處紅綠燈,路面也被鋪成沒有任何標志的紅磚,過往路人都“自行其是”。在最具代表性的拉維廣場,每天車流量2萬多輛,行人、自行車更是連綿不絕,不過自從執(zhí)行了新制度,小城反而沒再發(fā)生過重大的交通事故,被當?shù)厝朔Q為“奇跡”。
記者居住在荷蘭多年,深知德拉赫騰市的“超前嘗試”能夠取得成功,還要歸功于荷蘭人的禮讓傳統(tǒng)。記者在外出時,就經(jīng)常看到兩個素不相識的駕車者在路口互相讓行。而當?shù)亍捌囎屪孕熊、自行車讓行人”更是默認的規(guī)則。有了這樣的“群眾基礎”,改革起來便不是特別困難的事。
交通比以前更通暢
德國北部小城波恩特也是歐洲“無紅綠燈”的試點城鎮(zhèn)。這里有和歐洲其他小城一樣美麗的教堂、博物館、民居,但馬路上卻看不到紅綠燈。如果看到行人在前方穿過馬路,司機都會主動減速停車,保證行人安全通過;很多司機會用請的手勢向行人示意,行人也會回報以感謝的眼神。
當?shù)鼐鞚h斯介紹說,自從取消紅綠燈后,司機們發(fā)生了“驚人變化”。由于沒有交通燈可依靠,他們只有慢慢開車,始終注意兩旁的行人。因為車速變慢了,交通也就比以前更加通暢。而當?shù)鼐用褚舱f,“以前街頭的護欄實在太多,現(xiàn)在我們不用再為此煩惱。只要相互禮讓,這里的車輛和行人就可以共享城市交通。”
在德國,各種各樣的紅綠燈、交通牌等標識達648種。不過德國洪堡大學的威海恩教授卻告訴記者,標志對人們行為的影響其實很小,因為接受信號再轉(zhuǎn)變?yōu)樾袨樾枰粋復雜過程。司機有可能忽視限速20英里的標志牌,但如果駕車駛進野營地或停車場,他很快就會將車速減下來,并注意不撞到行人,這就是“人車共享”路段的根本。
不過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對,認為在人口眾多的大城市,紅綠燈必須保留!皢栴}在于人們有沒有遵守交通法規(guī),而不是有沒有紅綠燈。”
(作者:青 木 金 鱗 編輯:王晶 來源: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