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活貧困的時候,母親們沒有被生活壓倒,而是用瘦弱的身軀義無反顧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承載著家庭的夢想,堅定著心中的信仰,在幸福工程啟動資金及技術支持的幫助下,通過自身的努力,成功創(chuàng)業(yè),不但成功讓自身脫貧,成為當?shù)氐那趧谥赂坏牡浞?,更開始在當?shù)貫槠渌l(xiāng)民提供資金,提供就業(yè)機會,一幫多,讓愛心能夠傳承下去,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也使得幸福工程的主旨能夠一直成功持續(xù)堅持下去。
寧夏媽媽馬進花,丈夫早逝、一個人養(yǎng)5個孩子、2個年邁的公婆,沉重的打擊使她曾想過了斷自己的生命,受助后,成為了個體戶,在城區(qū)購買了新房、年收入3萬余元。貴州媽媽張洪艷一家六口人擠在不足50平方米的破房中,長年靠耕種2.5畝田土維持生計,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是村里有名的“特困戶”。受助后,憑著韌勁,利用山區(qū)優(yōu)勢,起早摸黑,開荒種果,還建起了一個家庭養(yǎng)豬場、木材加工廠。
福建媽媽楊紅仙結婚沒有房住,她就和父母哥嫂一起擠在父親單位的狹小公房里。孩子出生后,日子清貧卻也過得平靜。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3年,楊紅仙的丈夫被查出患了癌癥、從小暈針、暈血的她,為了丈夫很快就在軍護的幫助下,克服了心理障礙,學會了特級護理知識。那年的三十,她們一家三口都是在醫(yī)院度過。2007年,與病魔抗爭了5年的丈夫還是走了,母親經不起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在幾個月后也離開了她。一連串的沉重打擊,讓負債累累的她幾乎失去了生存的念頭,可為了孩子堅持了下來。受助后,在縣城區(qū)中心繁華路段開起首家嬰幼兒生活館,她用真誠的微笑和服務對待每一位寶寶,深得媽媽們的信賴,贏得了很好的口碑,家庭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