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投入產(chǎn)業(yè)轉型升級和科技創(chuàng)新資金增長率高達83.6%,民生開支增長2.6%,三公經(jīng)費縮減8.1%
2015年,廣東省計劃花多少錢?主要花在哪里?在9日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廣東的“賬本”亮相了。記者從《廣東省2014年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201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預算報告》)中了解到,今年加起來厚達1613頁的“賬本”顯示今年廣東省計劃花出10464億元,其中,投入到促進產(chǎn)業(yè)轉型升級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資金增長率高達83.6%。同時,廣東將重點加強高速公路、鐵路、城際軌道、航運、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該方面的投入比上年增長31.9%?!叭苯?jīng)費則繼續(xù)縮減,同比降低8.1%。
“賬本”亮點
118部門“曬賬本”: 首次單列非稅收入項目
今年廣東的“賬本”特別厚,有關預算的各種材料共有6份,包括《預算報告》(52頁)、《預算分報告》(96頁)、《預算報表》(200頁)、《部門預算》(厚達1100多頁)、《預算報告閱讀指南》(60頁)、《公共財政政策讀本》(95頁)和《名詞解釋》(10頁)等。其中,《預算報表》共62張,包括新增報表13張,調整細化報表6張;部門預算實現(xiàn)全覆蓋,公開的部門有118個,報表708張。
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全部細化到功能分類(反映政府的某一項職能)的最末一級“項”科目,更明晰地反映了政府辦了什么事、花了多少錢;首次增加按經(jīng)濟分類科目編制(反映資金的具體用途),說明政府的錢是怎么花出去的,是付了人員工資,還是購置了辦公設備;首次單列反映非稅收入具體項目,對排污費、水資源費、海域使用金、車輛通行費等收費公布省級預算收入,積極回應社會關注訴求(今后將通過完善信息化手段逐步公開至交通、法院各行業(yè)罰沒收入等最末一級項目);“其他支出”科目編排比上年減少24%,盡量把明細項目分到具體功能科目,讓公眾更了解預算支出去向。
轉型升級和科技創(chuàng)新:投105億元增83.6%
《預算報告》顯示,2015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按增長11%安排,預計完成10464億元,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831元。其中,省財政安排約2450億元,比2014年增加528億元,增長27%,在科學技術投入方面,安排105億元促進產(chǎn)業(yè)轉型升級和科技創(chuàng)新,增長83.6%。
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今年廣東的重頭戲。今年廣東將繼續(xù)將錢花在促進粵東西北加快發(fā)展、珠三角優(yōu)化發(fā)展,支持全省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方面。如在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統(tǒng)籌中央及省級一般公共預算等各項資金393億元,重點加強高速公路、鐵路、城際軌道、航運、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比上年增長31.9%,確保2013-2020年省財政安排交通運輸資金不低于2420億元。
三公經(jīng)費降低:今年6.89億元減少0.6億
各界關心的“三公”經(jīng)費,在此次的賬本中有具體體現(xiàn)。
《預算報告》顯示,2015年,省本級支出占省級總支出的24.4%,占比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2015年省級行政經(jīng)費106.33億元,占省級總支出的3.1%(其中:“三公經(jīng)費”6.89億元,比上年減少0.6億元,下降8.1%)。
減少資金全部用于加大對市縣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用于支持市縣社會民生事業(yè)發(fā)展。2015年,省級對市縣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2411.44億元,占省級總支出的70.5%,比2014年預算的69.5%提高了1個百分點。
去年超收86億元:入“蓄水池”不能隨便花
根據(jù)新的預算法,對于去年超收的錢怎么用有了新的變化。
預算報告顯示,2014年一般公共預算超收收入86億元,全部用于補充預算穩(wěn)定調節(jié)基金,改變以往年度超收收入追加當年度預算支出的做法。2015年一般公共預算從預算穩(wěn)定調節(jié)基金調入142億元,用于彌補收支缺口。通過發(fā)揮預算穩(wěn)定調節(jié)基金“蓄水池”的作用,實現(xiàn)年度間“以豐補歉”。
國有資本經(jīng)營上繳:比例都提高了
國有資本的經(jīng)營上繳比例也同樣有了變化。
今年廣東將加大國有資本經(jīng)營預算統(tǒng)籌力度。2015年將省級國有資本經(jīng)營預算收繳比例從15%提高到20%;將國有資本收益上繳一般公共預算比例提高到21.38%,超過原規(guī)定的15%的比例,共4.81億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全部用于底線民生政策提標新增支出。其余支出嚴格限定用途,主要用于國有企業(yè)改革相關項目。
民生投入:十件民生實事增108.16億元
廣東財政的錢最重要還要花到民生方面。
2015年全省代編預算民生支出7351億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2%,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2015年省級預算支出中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均衡區(qū)域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幫助市縣增強發(fā)展后勁的支出2770.91億元,占省級總支出的81.0%,比上年提高0.57個百分點。其中,投入113.62億元,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比上年增加26.32億元,增長30.15%;投入792.4億元,落實十件民生實事資金,比上年增加108.16億元,增長15.8%。
重大項目新模式:申請資金先立項先入庫
錢怎么用,在廣東省的重大項目中得到體現(xiàn)。
2015年,省級預算首批選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9項資金共126.51億元,開展項目庫管理改革試點。
通過申請資金必須先立項、先入庫的新模式,扭轉以往“錢等項目”,先安排好資金再立項和招標,年中審批流程過長,而且容易發(fā)生情況變化,導致大量資金年底花不完的現(xiàn)象。在當前迫切需要提高資金撥付效率,落實新預算法下達預算時限要求的新形勢下,實行項目庫管理改革是首推的一項重要工作。結合部門職能開展和事業(yè)發(fā)展計劃,在開展項目評估論證、可行性研究等工作的基礎上,做好細化項目安排計劃、實施進度的前期準備,將大額資金分解至具體用款單位、子項目、金額、實施年限和分年度安排。據(jù)統(tǒng)計,2014年申請納入項目庫管理的共有3877個項目,涉及公路水路、軌道交通、水利設施、文化設施等各個領域。
2015年,省級預算遴選可實施的具體項目,編制年度項目預算126.51億元。預算經(jīng)人大批準后可直接下達預算,這些項目將比以往更快地拿到資金,更快地推進實施,充分顯現(xiàn)財政資金即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