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聯(lián)合早報》陳迎竹4月26日報道稱,3.28平方公里圍籬內的世博園,走起來是怎樣的感覺?應該說大體上是愉悅而豐盛的,不僅有許多造型很酷、帶來驚喜的建筑和展示內容,還有花車游行、街頭表演,熱鬧、繽紛,是一場大范圍的嘉年華會。但是開闊的空間、寬敞的馬路和步道,都是對腳力的考驗。
“一切始于世博會”,這是世界博覽會的口號,也許正確。但參觀世博會,一切始于腳力。
記者在試運行期間入園體會“試步行”,一個熱門場館如果能排隊半小時就進去,那叫做“快”。
新加坡館相對之下比較有看頭,對新加坡人來說可能內容新意不大,但廣大的中國游客或許覺得新鮮。從排隊開始就有電腦熒幕可以選擇觀看九名新加坡人的現身說法,另一邊則是狹小的舞臺提供表演節(jié)目,腳下的水泥地則印上新加坡來的樹葉。進了沒有圍墻的場內,還有彈跳游戲等內容,二樓可以欣賞本土四大天王天后的MV。屋頂上的熱帶雨林,看出去周圍的開闊景觀,跨江大橋,更能讓人體會“花園”與“城市”并存的感覺。
不過,C片區(qū)應該會吸引最多腳步趨近。這里是歐美國家館集中的地方,可以看到的是許多設計獨特、新穎甚至令人驚呼的建筑。
例如一個參觀者老遠就叫出來:“??!英國!”這可不是崇洋,而是英國館的造型實在太酷了,即使試運行期間還沒開館,但圍墻外一直是圍著一堆人在拍照。
整個館遠看像個毛茸茸的物體,走近就看到周圍地面還有張“包裝紙”,概念是“這是個打開包裝送給中國的禮物”。6萬多根長7.5米、向四方八面伸展的“觸須”其實是高科技的照明設施。
意大利館的外觀相對不太突出,但入口處就陳列了一大片看似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像墻,“文藝味”十足。
開放的展區(qū)大概只有一半,但已經夠搶眼球了。一部意大利品牌Isotta Fraschini的老爺車幾乎要讓參觀者堵塞了入口,進到里面又是一只超大的高跟鞋讓人搶著拍照。大廳堂里,展示的是意大利的時尚文化,還有著名設計師特制的超大件服裝,因為意大利設計師太多了,挑高的墻上都是不同設計師的作品。而掛在墻上的不只服裝,還有一整支交響樂團!
創(chuàng)意還不只是爬上墻,意大利人還讓一片麥田倒掛在天花板上,中間還開滿了紅花!而麥田底下竟種了一棵從意大利移居而來的橄欖樹!
法國館的熱門具體表現在沿館排成U型的隊伍,近入口處一段還要折了五折,所幸超過半小時的等候沒有讓人失望。
大中庭使用了大量綠色植物作設計,進入展廳,寬敞的長步道走起來相對舒服。
沿著步道,展覽者使用了大量影像,傳達環(huán)保、法國風光、法國美食和電影等理念。充滿深意的一段影像,是不斷有人在墻上走過,朝著你的方向看,并且指指點點地議論。影像告訴我們:不要以為只有你在看他人、討論他人。
法國當然也少不了名牌的展示,LV的專場布置得奢華亮麗,是最吸引女人駐足的角落。
除了腳力和體力的考驗,時間也是一大挑戰(zhàn),許多國家在未來還將陸續(xù)送來珍貴的國寶展出,要細細觀賞的話,勢必影響總的參觀時間,如果只能逗留一兩天,先做好功課,拿定主意,非常重要。
除了展館,腳力的考驗還在館外,整個園區(qū)也是個大設計,體會世博軸的創(chuàng)意、陽光谷的用心、夜景的嫵媚絢爛,都是一種需要花時間的享受。
而這些還不包括需要渡河去看的浦西展區(qū)。浦西大概只占世博園區(qū)的三分之一,但也很值得一看。它是老工業(yè)區(qū)改建,可以看到許多舊的廠房如何在創(chuàng)意中重生,還有特地保留下來的一根165米高的大煙囪,成為浦西園區(qū)重要標志之一。
其實浦西的教育意義更大,包括汽車、航空、船舶、通信等館,都展示著最新科技,而“城市最佳實踐區(qū)”,更是集中呈現全球數十個值得借鑒的永續(xù)發(fā)展案例,帶小孩的人可以考慮花多些時間在這里。
有人說,浦西在上午相對比浦東少人,如果參觀行程從浦西開始,下午再轉到人流漸少的浦東,可能是較聰明的選擇。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