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準備斂巧飯的村中婦女 |
中國日報網(wǎng)環(huán)球在線消息:2月10日是牛年的正月十六,北京懷柔區(qū)琉璃廟鎮(zhèn)楊樹底下村架起了100口大鐵鍋煮粥做菜,迎接來自各地的數(shù)千名游客,他們將和村民們一起共享“斂巧飯”。
“斂巧飯”的民俗已經(jīng)有180年的歷史作為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2008年6月,斂巧飯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該村靳洪安還被確定為該項活動的傳承人?!罢率浴蓛猴垺?,是我們一直沿襲的傳統(tǒng),是維系鄉(xiāng)情的獨特紐帶。村民不管走到哪,這天都會趕回來。”作為傳承人,靳洪安既榮幸又增添了使命感。
|
正在準備斂巧飯的村中婦女 |
按照“斂巧飯”的習俗,正月十六這一天,各家的小孩要拿著瓢、盆等挨家挨戶去給村里的老人家拜年,同時斂一些各家過節(jié)剩余下來的小米、玉米、肉、凍豆腐、蘿卜干等食品,再由村里的中年婦女將這些食品做成百家飯和百家菜。
2006年以來,琉璃廟鎮(zhèn)已成功舉辦了三屆“斂巧飯”民俗風情活動。二奎摔跤、善緣老會等“非遺”演出前來捧場添彩;推鐵圈、跑葫蘆風等“懷舊”版兒童趣味游戲讓大人小孩沉浸在童趣里…今年,為期三天的活動共吸引了上萬人參加。
(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記者 王素娟 編輯 鄧京荊)